安顺市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安顺市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

奇山秀水,佳茗天成。

安顺,横亘在云贵高原之上,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,是天然的“大氧吧”,高海拔、低纬度、多云雾、寡日照的自然条件,成为贯穿古今、跨越千年的中国茶叶原产地之一。

安顺自明朝洪武年间就有种茶的历史,如今仍然可以见到茶马古道、茶马驿站、茶馆遗址等珍贵遗存;普定、镇宁、关岭等县区可见成片的古茶树群,“旧州小锅茶”“普定朵贝茶”“镇宁白沙茶”“永宁毛尖茶”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。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,安顺成为中国出口茶叶的重点产区,茶叶年产量就达到1万担,近百万斤。

一壶煮尽千秋事,半盏茶香荡古今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,自古爱茶、种茶、制茶、品茶,演绎了安顺悠久灿烂的种茶历史、积淀了独特厚重的茶文化。可以说,安顺这座城市发展的每一步,都伴着幽幽茶香。

近年来,安顺把茶产业作为全市十一个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来重点打造,坚持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,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创新驱动、提升质量,融合发展、联农带农”的原则,做优茶品质、做大茶产业、做强茶品牌、弘扬茶文化、拓展茶市场,不断增强安顺茶核心竞争力,持续推动安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茶园面积达42.58万亩,投产茶园面积35万亩,茶叶产量达2.382万吨,茶叶产值34.68亿元,同比增长10.29%。

茶从高山来自带生态香

好茶是大自然滋润的灵物。

穿行在普定县化处镇朵贝村高山茶园间,云雾缭绕,层峦叠嶂,森林葱郁,到处洋溢着绿色的勃勃生机。这里是安顺“朵贝茶”主产区之一,也是“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”。

一座茶山满屏绿,茶在云中长,云在茶中飘。以普定为代表的生态茶产地,是安顺这座“天然氧吧”产好茶的生动缩影。

地处北纬26度的安顺,加上1100米的平均海拔高度,夏无酷暑,冬少严寒,青山壁上,或云雾缭绕,或细雨蒙蒙,极利于茶树吐翠。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0%以上,为喜阴的茶树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。

“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我市茶叶纤维素含量低、茶树新梢持嫩性强、茶叶肥厚柔软,自然品质优异。”市农业资源区划服务中心主任、市茶叶专班负责人王艳莉介绍,安顺早春季节气温回升快,茶芽萌发早,土壤多为发育于复含煤层的黄砂质土壤,土层深厚,有机质含量高,且到了秋季,温度适宜,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茶树的养分积累。众多因素,使得安顺茶产品具有茶味浓、氨酚比值适宜、香气浓郁及滋味醇厚、鲜爽、品质独特的特点。

近年来,安顺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用心呵护每一株茶树、每一片茶叶,茶区生态完好、没有污染,从茶区规划、茶树栽培、茶园管理、生产加工及产品包装运输等均采用无公害茶生产管理技术和措施。2022年,全市各级共开展技术服务培训105次0.4万人次,加大全省茶树禁用128种农药的宣传,在茶园建设中累计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达22万亩,推广茶叶专用肥达15.92万亩,全市欧标茶园、有机茶园共计达3.78万亩,茶园管理绿色防控率达到90%以上。

“黔地多产茶,安顺茶尤香。”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加上生态绿色的科学管护措施,安顺茶一路向“绿”向好前行,涌现出不少优质的茶叶品牌。其中,“瀑布毛峰”是安顺茶的佼佼者,跻身贵州五大名茶之列,闻名省内外。“黄果树毛峰”“朵贝茶”“紫云春茶”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安顺茶产品连续多年荣获“中茶杯”名优茶评比“金奖”。

截至2022年底,全市生态茶园面积达42.58万亩,涉茶乡镇53个、村245个,5000亩以上的种茶乡镇有21个,10000亩以上种茶乡镇12个。

树立茶品牌茶香飘天下

一杯安顺好茶,引来茶客无数。

3月21日,2023年安顺茶叶品牌招商推介会在西秀区蚕种场召开。活动现场,来自全市各地的安顺茶人汇聚一堂,洽谈签约、交流技艺,唱响茶叶品牌。

多年前,安顺茶叶品牌不响,茶青被外地茶商收购,加工包装后冠以其他品牌高价销售,安顺陷入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境地。

“酒好也怕巷子深”,既要有生态好茶,也要会“吆喝”。安顺一方面苦练茶产业内功生产“干净茶”,另一方面也注意茶叶品牌的打造与提升。

品牌是发展的原动力,也是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法宝。近年来,安顺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、资金投入、主体培育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,持之以恒抓基地、抓主体、抓市场、抓品牌、抓销售,不断做强茶品牌、弘扬茶文化、拓展茶市场。

2022年,我市先后举办第一届安顺市开茶节,承办了贵州省2022年春季斗茶赛颁奖仪式、第14届贵州茶博会安顺分会场等重要品牌推介活动,并落实省茶叶专班要求开设贵州绿茶门店的重点工作,已开设贵州绿茶·安顺瀑布茶门店27个。

一盏茗品润泽身心健康,一片绿叶融来众多产业。截至目前,我市打造培育茶叶加工企业(合作社)240家,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0家,上规入统企业15家,茶叶注册商标117个,通过ISO9001、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数15家,取得SC认证企业31家,并相继涌现出“哚贝”、“瀑布”、“明英”、“瀑乡”、“金坝”、“格凸”等多个地方名优茶叶品牌。

特别是去年以来,我市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模式,打造“贵州金尘茶SPV(众鑫)产业项目公司”项目,作为贵州省最大的原叶袋泡茶生产企业,该公司目前已经建成全省最大的履带式茶包生产线,日均产量在25万包左右。生产的原叶袋泡茶共有冷泡类、热泡类和养生类等10余个单品,按照快消品模式已将产品布局珠三角、长三角、京津冀、西南等地区,并通过线上、线下销售渠道入驻商家2万余家。

多年砥砺前行,安顺茶叶香溢四海,知名度、美誉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。2022年,安顺茶叶销售总额达31.19亿元,其中省外国外销售约占42%,省外销售主要集中在山东等北方市场和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等华东地区,出口主要在欧美、东南亚、日本、缅甸、迪拜、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。

产业兴农托起“致富梦”
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一片绿叶,造福一方百姓。

紫云自治县坝羊镇素有“生态茶叶第一乡”的美誉,并获省级“生态茶叶示范园区”称号,站在该镇大坡村的茶叶基地山顶,放眼望去,茶园郁郁葱葱,犹如一条条绿丝带布满山间,几十名茶农正在茶垅间忙碌着,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春茶。

“现在农闲,我和几个同村的一起过来采茶,独芽45元1斤,每天能挣到100多元。”大坡村村民周小毕说,她自己种有庄稼,趁这段时间地里不忙,便来到山上采春茶。

“我已经连干半个月了。”与周小毕一起采茶的村民李德敏感慨地说,种庄稼挣得少,在茶园干得多挣得也多。

“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给产业地周边村寨带来了大量的用工需求。”贵州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冯玲介绍,每年到了春茶采摘季节,茶业基地附近村寨的富余劳动力几乎是“能用尽用”,每年公司支出的劳务工资超过50万元。

“每逢春茶采摘,从四面八方来茶果场茶园踏青的游客不在少数。”在西秀区鸡场乡茶果场生态茶园,除了上百名采茶的茶农,上山踏青的游客也成为一道风景线。据鸡场乡副乡长杨红松介绍,从土地流转租金,到茶叶采收,再到乡村旅游,鸡场乡茶农的增收渠道在不断增宽。

昔日千亩良田成荒地,今朝观念一转土生金。据统计,截至2022年底,全市投产茶园面积达35万亩,茶产业带动农户约3.8万户13.2万人增收,带动稳定就业8000余人。茶叶,已然发展成为我市推进农业经济发展、增强造血机能、助农稳定增收的富民产业。

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,在做优做强生态茶产业的过程中,安顺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、竞争优势。如今,我市正不断做强茶产业,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让茶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,让绿水青山带富更多乡亲。

来源:安顺日报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